8月19日,一場數字經濟的峰會——2023中國算力大會在寧夏銀川市開幕,“算力”專家、頭部企業齊聚一堂,研討我國算力和數字產業發展前景。
黨的十八大以來,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中國建設,在不同場合對國家大數據戰略、數字經濟治理體系、數字技術創新應用等作出重要指示。
從東南沿海到西北沙漠瀚海,從工業生產線到百姓吃住行,算力正在像水、電一樣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,改變著生產的方方面面,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注入新動能,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。
2018年4月,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建福州開幕,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指出,加快數字中國建設,就是要適應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,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,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,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,以新發展創造新輝煌。
【“東數”的毫秒“西算”】
騰格里沙漠南緣,寧夏中衛市北郊,中國聯通云數據中心機房里,一排排服務器微微作響,密密麻麻的硬盤不斷閃爍著綠色微光。
“別看它們‘身在’沙漠邊緣,卻能掌控2000多公里外無人駕駛安防車的一舉一動!”指著偌大一片服務器,中國聯通寧夏分公司政企客戶營銷中心總監吳立華賣了個關子。
這是中衛市“東數西算”工程最新的應用場景。
3個多月前,中國聯通寧夏分公司聯合騰訊云推出“5G車輛遠程駕駛控制”的解決方案,沒想到,“成長”于海邊的廈門金龍聯合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卻聞訊而至,成了首個“用戶”。
金龍是國內汽車制造的頭部企業,自主研發生產的無人駕駛安防車、保潔車、物流車行駛在全國各地的園區內。這些車輛運行期間產生的音視頻、激光雷達、毫米波、超聲波等大量數據,需要通過強勁的算力處理,方能讓車輛安全行駛、各司其職。
那為何要讓數據“翻山越嶺”,到沙漠邊緣之地進行計算呢?
吳立華給出了答案:“中衛風、光等新能源充沛,氣候干冷。這里的大數據中心能耗處于全國最低水平,可以為企業提供超低成本的算力服務。”
“更重要的是中衛的地理位置優勢。以中衛為圓點畫一個半徑2000公里的圓,全國大多數大中城市都在這個圓內。這對于車輛分布在全國各地,且以毫秒計時的無人駕駛數據傳輸來說,至關重要。”金龍智能網聯高級工程師劉強生進一步解釋。
如今,相隔千山萬水,這些東部數據已經實現毫秒級“西算”。
在金龍廈門園區里,一輛輛無人駕駛安防車沿著預設路線巡邏,車頂的云臺攝像機實時記錄著園區車輛信息、消防安全以及人員行為等數據。
僅僅100毫秒后,這些數據就能夠抵達中衛云數據中心,經過算力處理后,對數千里外廈門園區內各種安防信息進行AI識別和預警,時刻守護園區安全。
“東數西算”,讓中衛市這個西北小城站上了數字經濟的“風口”。來自全國各地的“數據”經過中衛“算力”的加工,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動力。
中衛市市長馬洪海介紹,近年來,中衛相繼獲批“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”和“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”,截至目前,已建成13個大型、超大型數據中心,集聚了200多家云計算和配套企業,為美團、小米、小紅書等4000多家企業提供數據存儲和云計算服務。
來源:新華社







